联通工业互联网布局解析:5G+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践

更新时间:2025-08-25 16:00:14
当前位置:神蜜仁  >  企业动态  >  联通工业互联网布局解析:5G+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践文章详情

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中国联通作为通信行业国家队,其工业互联网布局始终走在创新前沿。本文将深入解析联通工业互联网的七大核心布局,涵盖从5G专网建设到工业大数据平台的全链条实践,展现通信运营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完整解决方案。


一、5G专网筑基工业互联

中国联通工业互联网战略的核心突破点在于5G专网建设。通过自主研发的CUII(联通工业互联网)专网架构,已在30个重点行业建设了超过500个5G全连接工厂。典型应用包括基于TSN(时间敏感网络)的工业控制场景,将网络时延降低至5毫秒级,支撑高精度机械臂协同作业。在汽车制造领域,联通联合某头部车企部署的5G+视觉检测系统,使质检效率提升300%,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9.97%。这种网络能力重构正推动着工业现场从"有线为主"向"无线优先"转变。


二、工业PON重构生产网络

针对传统工业网络存在的带宽瓶颈,联通创新推出工业PON(无源光网络)解决方案。在浙江某智能工厂的实践中,通过部署全光工业网络,实现单台设备1Gbps的接入带宽,同时降低70%的布线成本。这套系统支持工业协议深度解析,能够将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、CNC(数控机床)等设备的异构数据统一接入云端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内生安全设计,通过光层隔离技术确保生产网络与办公网络物理分离,有效防范OT(运营技术)侧的安全威胁。


三、边缘智能赋能制造升级

联通工业互联网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边缘计算能力构建。目前已在全国布局300余个工业边缘计算节点,形成"中心云+区域云+边缘云"的三级算力体系。在山东某工程机械龙头企业,联通部署的MEC(多接入边缘计算)平台将设备预测性维护响应时间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。通过将AI推理引擎下沉至车间级边缘节点,实现了刀具磨损检测、焊接质量分析等场景的实时智能决策。这种边缘智能架构有效解决了工业数据不出园区的合规要求,同时保障了关键业务的高可靠性。


四、双跨平台构建数字中枢

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(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)的运营商,联通自主研发的格物Unilink平台已接入工业设备超2000万台。该平台具备三大核心能力:工业协议解析库覆盖95%的主流设备,数字孪生引擎支持百万级数据点的实时映射,工业机理模型库积累超过5000个行业know-how。在钢铁行业,通过平台构建的高炉数字孪生体,使燃料利用率提升2.3%,年节约成本超亿元。这种平台化能力正在重构传统工业软件的服务模式。


五、行业军团深化场景创新

为突破工业互联网落地难的瓶颈,联通创新性组建了装备制造、汽车、钢铁等12个行业军团。每个军团配备"5G+云+AI+安全"的全栈能力,聚焦细分场景打造标杆案例。在广东某家电制造基地,装备制造军团打造的柔性生产线实现分钟级换型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%。汽车军团研发的5G+AR远程运维系统,使专家资源利用率提升5倍。这种深耕行业的组织变革,有效解决了传统ICT服务商懂技术不懂工艺的痛点。


六、安全体系护航工业转型

针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,联通构建了"端-管-云-用"四位一体的防护体系。自主研发的工业安全态势感知平台,具备3000+漏洞特征的识别能力,在电力行业成功阻断APT(高级持续性威胁)攻击12次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推出的工业数据保险箱服务,通过区块链存证和国密算法,确保核心工艺参数的可信存储与流转。这种安全即服务的模式,正在重塑工业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范式。

从网络筑基到平台赋能,从场景创新到安全护航,联通工业互联网已形成覆盖"连接+计算+数据+智能"的完整能力矩阵。其核心价值在于将通信网络的管道能力,转化为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力要素。随着5G-A、工业元宇宙等新技术演进,这种"CT+IT+OT"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更多颠覆性创新,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能。

上篇:工业互联网需求全景透视:从设备连接到智能决策的系统化解析

下篇:襄阳工业互联网,智能制造与云平台协同创新案例